守門的神獸,俗稱石獅子,學名為仁獸和法獸。這一對廟門前的石獅是在嘉慶十四年時雕鑿完成,在閩南傳統廟宇建築中,開創了一個先例——無論雌雄皆開口。關於此,民間盛行兩種傳說,一是慈禧為了伸張女權,遂對廟宇雌獅皆緘口感到不滿。一是石刻師傅打樣時即發生錯誤,將石獅送至宮內後,不敢請領工資,即消逝無蹤。這兩種說法在我看來,都屬無稽,有待商榷。尤其是慈禧一說,年代完全錯置,不過也突顯出保安宮這對石獅的特別之處。
東邊為雄獅,為仁獸,為文邊,頸項配戴毛筆。
西邊為雌獅,為法獸,為武邊,頸項配戴鈴鐺。
這對石獅由於年代久遠,口中所含之石球,早已不翼而飛。兩獅的門牙也早被磨蹭圓滑,不見獅子該有之鋒利,至於身上所沾染的紅彩,就不明所以了。
第二站
鐘樓鼓樓
東為鐘樓,西為鼓樓。分別寫著『鯨發』、『鼉逢』。由於保安宮現今規模建設之時,是採拚場方式進行,東西分由兩位匠師設計督工,鐘樓鼓樓的外型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美感,大到屋簷小到窗櫺配置,兩造皆不想犯重,形成保安宮建築特色之一。
鯨發,二字的典故據說是龍生九子中之三子,極為害怕鯨魚,一見到鯨魚,旁人便敲鐘驅散鯨群。鼉逢,鼉為一類龜的神獸,相傳以鼉皮縫製而成的鼓皮,鼓聲最為優美動聽。
另有一種解釋是無論是鯨發或是鼉逢,皆是狀聲之詞。兩字連讀,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即能模擬出鐘聲及鼓聲。
留言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