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的聲音

領土遼闊的國度,各地方都有足夠的條件成立地方媒體,並且足以與全國聯播媒體對抗,形成另一種「聲音」。從小到大我只讀過幾種另一種聲音,第一種是在成功嶺大專新訓時報架上的青年戰士報,的確與主流媒體截然不同。第二種就是花蓮的「更生日報」。更生日報創立於民國三十九年,是花蓮在地的報紙,派報範圍為花東地區,閱報率在花蓮縣應該能排到前幾名(第一名應該是聯合報)。我們可以在更生日報上看到花蓮縣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到縣長的重大政策宣示,下到某某某服飾店開張的誌慶廣告,讀完一過,花蓮縣的一日大概就躍然紙上。在地勢力的此起彼落,經濟重心的轉移等等想要在當地頭角崢嶸這是一家必關心也必利用的媒體。但是這些都與我無關。

看慣了中時聯合自由藍綠大對決以及厚厚的蘋果之後,更生日報真是可愛的小品,雖然我不是土生土長於花蓮,理應對於全國性的報紙較感興致,這幾個月下來我只到便利商店買過一次中國時報,為的是看看近來的副刊到底變成何種模樣?除此之外,我最常看的報紙就是更生日報了。以前塞滿眼睛的「國內新聞」現在倒是視若無睹,在花蓮有幾個人有興致關心台北發生甚麼事?有幾個人會打開電視機守著24小時不斷重播的「整點新聞」?更生日報最令我吃驚的就是它的體育版,不知道是因為地處東海岸的緣故,更生日報的體育版缺乏國內體育賽事的消息,整個版面幾乎都是外國體育賽事的報導。在其他報刊裡頭的「綜和外電報導」往往都是由新進記者所負責,將外電翻譯成中文後刊出,更生日報的外電報導讀起來就是與眾不同,從翻譯到聯字綴句的水準之高實在是其他報紙所不及。更重要的是外電中以足球消息為大宗,不單單是因為世界盃足球賽在即,足球在東海岸的盛行實在不是西部可以比擬。花蓮市區裡的花中體育場上多得是練習踢球的各個年齡層的球員,精力充沛、活力無窮。NIKE今年特地以花蓮美崙國中足球隊為背景拍了一支紀錄片(?),在這隻宣傳(行銷)影片裡,我們可以看到東海岸的美麗(裡頭有拍到磯崎海水浴場)與東岸中學生樂天知命的踢球心態。更生日報上還有偶爾出現的足球專欄,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管道太少,在台灣要讀到有關於足球的專欄還真是少之又少,蕃薯藤體育網上的專欄之外,看來就要在部落格中找尋了。最近所看到的一篇專欄是針對歐洲冠軍盃四強做報導,標題好像是叫做:技術派足球﹍﹍。對於喜愛足球運動的我而言,能夠在這樣一分小報上讀到許多「中譯」的足球消息,夫復何求?至於其他的國內體壇消息打開蘋果就有了,也是一個好解決的問題。不過有一件奇怪的事是上個週末所舉辦的東海岸自行車賽,隔天的報導是放在第一摺裡頭,也可以略略看出這家媒體所注重的部份。

身為一家花蓮老報,整體的風格趨於保守,保守風格也在副刊中體現,長期有基督信仰的專欄寫些神諭以及感召的故事,每天的長文也多見以長者之姿規勸後進正確的人生觀,這種副刊的風格比較不討我所喜歡,看了幾次之後我就放棄了。

離開台北的好處有很多很多,如果有人問我的話,我會把看更生日報列入好處之一。以台北的視野看萬事萬物,早已成了各大媒體的常態,要不是到了花蓮,我也沒有機會看到像是更生日報這麼在地化的刊物。當ppaper上談論外國友人到台灣你會帶他去那裡?看完之後,我想我還是遠離台北好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保安宮導覽第一站

曇花一現的Konica auto s1.6

我在沖洗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