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敗的地方



每每看到頹圮的建築時,就有一股按下快門的衝動,為了記錄什麼呢?是下次有幸再見到它之前,它便會癱塌,委身於地?還是像一朵凋斃的花朵,在最後一瓣被風吹掉之前,能然保有其稱為花的條件?

從平鎮到寶藏巖到平溪再到三峽,這陣子,拍了許許多多所謂頹圮之中的建築。是該感到榮幸能見證它們巍巍聳立的最後丰姿,還是惋惜著它們堪稱遮風閉雨保護下的內裡,去編織一段段原不屬於它們的故事?

我想很多愛照相的人,羅織故事的能力也是一流的,特別是近來風行於攝影網站上的所謂影像文學。像是有一股感觸,光是透過照片無以傳達,或是反過來說,光是運用文字無法表情。於是,有人試著將這兩種媒材加以調和,試著能達到加乘的效果。這是多麼令我震驚的一種想法啊!

拍照的同好們,素來有一些題材深深地吸引著他們,愛拍女性的,自然就是肢體身段(擠牛奶文化不在這裡的討論範圍之中);心胸開闊的,當然就是晨昏大景了;還有一些人,深深被所謂的『人文』吸引,街上閒坐的老人(以皺紋測試鏡頭銳利度不在這邊的討論範圍)、自由玩耍的孩童、『咖啡館』裡沈思的人們……。投其所好的選擇拍攝對象所在難免,但從中不難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保安宮導覽第一站

曇花一現的Konica auto s1.6

我在沖洗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