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泵保安宮


清代台北三大廟:艋舺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大浪泵保安宮。

三座廟宇,標誌了三個移民族群。自唐山過台灣,泅過黑水溝之後,在窄仄的台北盆地上,延續了當年領土的劃分,各擁神祇,保佑平安。

保生大帝,為泉州同安人所供奉,保安宮遂成為泉州人集聚之地的信仰中心。漳泉械鬥時,保安宮成了泉州人的庇護,於此挽回頹勢。保安宮建於1755年,歷經幾次擴建、整修始具今日規模。

距今最近的一次整修,自1994年開始,三川殿及東西護室為主要整建目標。以維護原貌為整修的最高原則,不加一釘,堅持古法的修繕,獲得文化單位的讚譽。2003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文化資產獎」。

今日的保安宮,扮演著重振大龍峒風光的角色,除卻當地信仰中心之外,更積極發展文化事業。重新包裝各種傳統祭典,「保生文化祭」便是每年的重頭戲。保生文化祭是最近幾年來,配合日漸高漲的所謂「人文意識」,所應運而生的宣傳詞令。以往,三月十四就是大龍峒大熱鬧的日子,中午辦桌、下午迎熱鬧、晚頭仔做大戲,熱鬧程度遠超過當今的保生文化祭。在民間信仰力量舉足輕重的日子裡,每逢保生大帝聖誕,大龍峒便是萬人空巷。不需動員,家家戶戶皆熱烈參與,殺豬宰羊,宴請饕客三千,路邊盡是大戶人家款待的流水席,蓬門內也是擺上一桌佳餚。幾條街廓圍成的大龍峒,酒拳喊的震天響。



想拍到上面這張圖,需要點兒運氣。運氣和照相方面無關,單純是指到廟裡朝拜的信眾多寡。現在的保安宮可說是轉型成功的寺廟,在維護古蹟文物民間藝術的表現上,奪走了廟宇信仰的大部分丰采。在以往,大龍峒白天是不會有絡繹的日本觀光客,進到保安宮裡帶點兒興奮地擲筊抽籤。

現在的保安宮,應該說是進行修護工程後的保安宮,香火早已不及於行天宮興旺。進到宮裡的人,有一大部分是遊客,除了外國人(絕大多數為日本人)之外,還包括了本國人士。進到廟裡的目的,不消說即是拜拜保平安,在保安宮,實際情況卻非如此單一。尤其是在整修工程大抵完成後,一座嶄新卻一如當時樣貌的寺廟,矗立在周遭地景早已大變的大龍峒。

二十一世紀伊始,保安宮便宣告轉型成功,將昔日的民間信仰中心巧妙地移轉成民間廟宇建築維護的典範。最重要的是在修繕的過程當中,完全不依賴政府,由廟方自行籌措款項。在修護的整個過程,得以依照己意來完成,縱使況日耗時,如今的成果卻也贏得來自國際間的掌聲。現在的保安宮外貌上重現了昔日風采,但實質上卻已經遠離了信仰核心,與其說是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倒不如說是一座中國南方傳統寺廟的行動博物館。

留言

Dubwoman寫道…
Happy New Year!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保安宮導覽第一站

曇花一現的Konica auto s1.6

我在沖洗店的日子